速成鸡养殖调查:只能存活45天见两次阳光
发布时间:2023-11-03 14:10:07 来源:小九直播app下载安装免费/整鸡
作为一只鸡,它只能活45天,一生只有两次机会见到阳光:小时候被送入大型鸡舍前,长大后被送往生产线日的一则新闻让“速成鸡”再次被人们关注。报道称,肯德基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喂养肉鸡,肉鸡在45天内迅速长大,“饲料能毒死苍蝇”。
而记者了解得知,粟海集团不仅是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供应商,还是诸多大型超市的供货商。现实中,这些“速成鸡”早已将我们包围。
要不要让鸡以如此快的速度成长?我们又要为之付出何种代价?一场围绕鸡的争论与反思,正在进行。
自“肯德基45天速成鸡”被曝光以来,位于山西运城的粟海集团就处于风口浪尖上。
“15年来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如果被不专业报道搞垮了,我心不甘。”11月29日晚,山西粟海集团一间会议室内,集团董事长朱苏海当着本报记者的面哭了。
这几天,粟海集团正忙着把肉鸡、饲料等送到山西有关部门检验。其实在11月24日,粟海集团已经针对肉鸡“速成”报道发表了声明,称“白羽鸡并非速成,行业内都在使用”。
“七年前就养过45天就能出笼的鸡。”11月27日,记者在运城市芮城县茨林沟村,见到了养殖“粟海鸡”的农户李强(化名)。
李强介绍,他首先通过村里的“片长”与粟海集团签订养殖合同,然后由粟海集团提供鸡苗、饲料、药物,等鸡长到5斤左右时再卖给粟海集团,这一段时间一般就是45天。“但加上‘消毒期’(6天左右)和‘休栏期’(15天左右),好的年景,一年也就能养五笼(批)鸡。”李强说。
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原生向本报记者“抱怨”:由于遗传育种和精细化饲料喂养,白羽鸡45天的生长周期在行业内是基本常识,并非“秘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以及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逯言等专家,均向记者确认了这一点。
“45天‘速成’的确不是新闻,三年前我们就邀请社会人士参观考察企业,专门讲解讨论过白羽鸡生长原理。”河北沧州一家大型肉鸡养殖企业的部门经理由海涛告诉记者。
“‘速成鸡’叫法不准确,也会给公众造成误导,应该叫‘肉鸡’,或‘快大型肉鸡’更为准确。”朱毅告诉记者。
即使45天出栏已经被养鸡行业当做“正常”,但在饲料和药物使用上,又是否安全可靠呢?
11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山西粟海集团饲料车间,近距离观察,在车间里并没有“毒死苍蝇”的情况,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玉米、豆粕、油脂再加上氯化胆碱、蛋氨酸、赖氨酸、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和硫酸铜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产生了所谓的1号、2号、3号饲料。
虽然被分成3个阶段的饲料,“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于蛋白质和能量不同,蛋白质随鸡的成长减少,能量随鸡的成长增加。”
另外,记者在水处理车间见到了工业用盐。饲料公司副经理卫永波说,由于公司附近的水源为硬水,所以要加入工业用盐加以软化。“工业用盐只会出现在这个车间,绝不会被掺入饲料中。”卫永波说。
至于用药,粟海集团专家组成员、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薛俊龙说,该集团肉鸡所用药物包括疫苗、保健用药、消毒液和抗生素四类。这些药物由粟海集团的技术人员,分阶段送入养殖户手中,并指导其用药。这一点,记者也得到了肉鸡养殖户确认。
“我们明确要求养殖户在肉鸡出栏前一周停止用药,并在出栏前5天时,派技术人员对该批次肉鸡抽样检测抗生素残留情况。”刘原生和记者说:“除此之外,这些肉鸡还需要经过畜牧部门产地检验检疫、畜牧部门宰前检验检疫、屠宰过程官方兽医同步检验检疫、畜牧部门复检、产品抽样检验和出厂检验等6道检验检疫程序。”
虽然说得很严格,但记者在走访养殖户时发现,一些养殖户并未在出栏前一周停止用药。“肉鸡在37天的时候,已经长到4斤多了,如果因为得病死一片,就赔大了。”李强说。
朱毅表示,在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滥用是有几率存在的,因为我国对禽肉含有抗生素的检测并不严格,非常容易造成抗生素超标禽肉流入市场。
不过,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已慢慢得到有关部门的注意。2011年9月,农业部就曾公布消息称,为提升花了钱的人畜牧产品的信赖,拟计划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而这次“肯德基45天速成鸡”事件为什么引起大众如此强烈的关注甚至反感呢?
“大众的知识储备和现实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反差,”科学松鼠会成员瘦驼和记者说,正是由于这种反差,才让我们消费者闻此消息非常不舒服。
“消费者感慨于鸡肉速成的时候,怎么不想想超级稻呢?”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李俊对记者说,水稻亩产突破900公斤,这个生长速度放在以前,也是人们很难来想象的。
白羽肉鸡,作为一种“快大型肉鸡”品种,正是由产自英国的白洛克鸡,经过一代代杂交育种改良,才于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出现在欧美国家。
而白羽肉鸡从诞生走向兴盛,则是由于市场的拉动。1952年和1954年,肯德基快餐与麦当劳快餐相继成立。因白羽肉鸡的肉质特点适合烤制、烹炸,于是伴随着快餐业的兴盛,规模化的大型养鸡业急速扩张。
上世纪80年代,白羽肉鸡被引入我国。随后,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分别在1987年和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
“市场需要,以及生长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白羽肉鸡在我国快速地发展的根本原因。”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逯言和记者说,白羽肉鸡与猪、牛等家畜相比,是最节粮的畜禽产品,“1.8斤左右的饲料,就能转化为1斤鸡肉。”
至2012年,肯德基在我国的门店数量已达到4000家,分布在800多个城市与乡镇。
在这种快餐业急速扩张趋势的带动下,“我国快速跟进美国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因为这种养殖模式的生产效率非常之高,传统的散养模式被指责为落后的养殖方式,而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于是,出栏时间最短在100天以上,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散养土鸡,渐渐被白羽肉鸡所取代。后者被放入规范化的养鸡棚中,喂养统一、高效的饲料,注射、服用计划中的疫苗和药物,以前者几倍的速度生长,并最终被送入生产线。
据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1984年,肉鸡长到2.0kg体重需要49天,而到2010年却只需要34天,26年间缩短了15天,平均每年缩短大约0.58天。
受其影响,我国的本土鸡也加入了快速成长的浪潮。“现在的黄羽肉鸡,就是经过我们本土鸡种与国外白羽肉鸡的杂交育种改良而产生,78天就能出栏。”张李俊说。
“现在的鸡已经不是鸡了,是肉坨。”郑风田说,快速生长的肉鸡,已经丧失了它区别于其他畜禽的口味。在记者正常采访中,一些养殖户也表示,自己不敢吃亲手养出来的肉鸡。
郑风田的忧虑,不仅在于鸡肉口味的丧失。他曾亲眼目睹养鸡场鸡舍内拥挤的景象,“封闭的、高密度的养殖环境,催肥饲料喂养它们快速成长,让我感觉这些鸡很脆弱。”
在他看来,封闭、密集的养殖环境,会让鸡的疾病变得更复杂,抗病药物使用增多。“工厂化养殖,追求高速度、高成长、高利润,安全问题就难以解决。”郑风田说,自从看了养鸡场之后,他自己就很少吃鸡肉了。
此次走入舆论风暴眼中的白羽肉鸡,已经不是第一种被赋予“速成”一词的畜禽了。28天即可长成出栏的樱桃鸭,以及6个月就能长到200斤的猪,都曾给人们的肉类消费带来冲击。
“短期来看可能会影响不大,但从长久来看问题很大。”郑风田说,“速成肉”动物生长无福利,人类长期食用此类食品,退早会付出代价。他和记者说,在美国,因为对“速成肉”的大量消费,已经产生了大量的肥胖人群。而这些人群多为社会底层消费者,而中产阶级以上阶层健康意识比较强,体型上基本正常。
郑风田认为,对这些速成肉类的无节制消费,会让国人走上美国消费者曾经走过的老路:肥胖速度加快、心血管病高发。“在我国,肯德基、麦当劳被打造成高价白领食品,白领和他们的孩子的专食,这也使我国出现刚好跟美国人不一样的体型特色:富有者高速变胖,一般的穷人反而体型正常。”郑风田说。
欧盟国家开始关注动物福利。2010年6月生效的欧盟肉鸡福利法规要求,鸡群一群最大数量为500只,最大密度为33千克/平方米。此外,该标准对其他情况也做了规定,如最短的让鸡休息的黑暗时间、正确的可执行的通风换气参数等。从2012年1月起,欧盟限令未达标的13个国家的家禽饲养者,在两个月内改善母鸡的处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美国也慢慢兴起回归传统的运动,参与者呼吁,回到过去的吃草的牛肉时代,重塑“吃草的牛肉”。该运动获得了美国中产阶级的高度认同。
“我最担心的,就是工业化模式横扫一切。”郑风田说,渐渐被工业化养殖模式摧毁的传统散养模式,其实恰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对这一点,我国的消费者还未获得充足的认知。
2010年12月4日,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中曾说,“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他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有关人们健康的事件都要经历的过程——猛料、质疑、辟谣、讨论、反思,“肯德基肉鸡45天速成”事件如此,前一阵我去采访的衡阳“黄金大米”试验亦如此。
其实,无论是速成鸡,还是转基因大米,都很快有业内人士和专家跟帖,运用专业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但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被曝光的今天,专家的话很快被“过滤”和“消解”,甚至网友对专家“拍砖”。
对快大型规模化饲养的肉鸡,人们没有办法接受其生长速度如此之快,认为生长速度必然影响鸡肉品质;人们也怀疑抗生素药物到底在鸡肉中有无残留,进而影响自己的健康。
与之类似,对于转基因食品,由于其一直存在争论,人们无法确定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危害性,因此也颇为纠结。
面对这些复杂、纠结的情绪,人们至今找不到一个真正令自己信服的回答,即使官方与相关专家反复解释,但仍有很多人表示怀疑。渐渐地,许多人陷入“反智主义”怪圈,专家越是解释,人们越不信任,甚至直指科技和知识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
科学松鼠会成员瘦驼告诉我,人们的这种纠结情绪,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知识储备和常识积累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权威公信力的缺失。
我们需要一个权威的、让人信服的解释。也许只有双方一同努力,才能让我们消费者在面对形形的健康和环境话题时,少一些恐惧,多一些自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