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藏”在济南乡村的古树名木:散落郊野“高寿”的它们仍生机迸发
发布时间:2023-10-15 12:36:42 来源:翅类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一种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风景资源。近几年,济南大力保护古树名木,不仅让它们“安居”,更让它们“老有所依”,在穿越古今后,仍然苍劲有力。
近期,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组成寻访团,到长清区、平阴县开展“寻访古树乡村 讲述古树故事”主题活动,探访“藏”在济南乡村里的古树名木,聆听它们的故事。
槐树是长寿树种,在我国古代,槐树被誉为“百木之王”,不少农村的村口、院内和街道都习惯种一棵大槐树,寄托幸福祥瑞的美好愿望。在济南现有的古树名木种,古槐是数量最多的树种之一。
此次寻访的古树中,古槐也是最多的。这些古槐有的长在广场内,当地为它们单独“辟地立碑”;还有的立在了马路中央,村民们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选择了“绕树修路”。
在长清区的归德街道沙河辛村,就有7棵保留至今的国槐古树。其中有一株被评定为二级古树,树龄已有360年,扎根于沙河辛村村中央广场内,如今依然郁郁葱葱。“相传我们村的先人是从山西洪洞县迁至于此。槐者,怀也,这棵树就是他们所植,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植树立村,以示纪念。”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庄鹏介绍,现在这棵树已经成了村里古老文明源远流长的象征,村民对它都十分爱护。
“前几年村里修缮广场,我们单独把古树所在的地方预留了出来,在它的四周修了石头围栏,立上了一块纪念碑。还单独铺设了一根地下管线,专门方便给它浇水。每当天旱的时候会放水浇树,一浇就是好几天。”庄鹏说。
记者看到,这棵古槐树干高六七米,主干已向一侧倾斜,村民在树上打上了两个铁抱箍,用条石和铁架顶着它。但是即便这样,它顽强的生命力仍肉眼可见:树冠浓郁如棚,枝叶繁茂,树皮龙鳞沧桑,主枝虬曲瘤突,旁枝纵横交错。
同在长清区,孝里街道胡林坡村有一株一级古槐树立在马路中央。这株古树高12米、胸径1.55米、冠幅18.5米,屹立在这儿已经500年。每年夏天,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除了南伸的一小枝干枯外,仍然苍翠如故,没有一点“老态”,实属罕见。
对于这棵古树,胡林坡村里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20世纪60年代拓宽路时,因为躲不开,施工者想刨了这棵树,结果全村人面朝外围成一圈护着它,最终总算保住了它。而这棵树也世代守护着这里的百姓,昔年战乱和饥荒的时候,粮食短缺,很多村民靠吃老槐树的叶子和“槐连蛋”,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至今,经过此处的马路被分成了“Y”字形,古槐依旧挺立在路中央,四周还修筑了水泥保护墩做成“安全岛”,防止过往车辆和它剐碰。百年古槐绿意如盖,成了胡林坡村独一无二的风景,也见证着村子的世代变迁。
你见过一棵大树上长出三种不同树的枝干,或是有多种不同的叶子吗?在寻访古树的过程中,记者不仅见到了这样的树,而且还不止一株。
在平阴县洪范池,景区内龙王庙前的两株高耸的圆柏,皆是数百年的一级古树。有意思的是,两株大树虽都为圆柏,但长势却大有差别。
西侧的这株树体向西倾斜,设有支架支撑,树顶有部分枯枝。树龄估测在500年左右,树高12.7米,胸围2.29米。它的树形最大特点就是主干像是被拧着一样向上生长,多突瘤,历经世世代代传承至今,成为该景区的一大景观。而东侧的这一株则高大挺拔,干形挺直。树龄估测600年左右,树高14.3米,胸围326厘米,7.5米处螺旋状分枝或斜伸式下垂,干形扭曲,枝繁叶茂,突兀挺立。
在这里,不止两棵一样的圆柏出现了“一歪一直”“一扭一正”,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柏树上还出现了五种不同的叶子。“现在西侧的圆柏为何会拧着长暂时没有定论,但是树上有五种叶子已经有了专家考证的依据。”该工作人员说,柏树上的五种叶子其实是鸟把其他树种的种子叼到了这里的柏树上,“就像人工嫁接过一样”。
在数百年的古树上,这样被鸟“无意”中“嫁接”的树,不算少见。在长清区归德街道凤鸣庄村有一株二级古树国槐,树龄已经有360年,这株古树长势奇特,一棵树上竟分别长出了构树、榆树和枸杞树,它们的由来也是鸟的助力。“别看从古槐上长出来的树看起来不大,其实它们已经长了好几十年,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有,村里的老人说上面的榆树已经长了七八十年。”凤鸣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东说。
每一棵古树都是一部历史,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印记和标签。它们穿越历史而来,身上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被人们以树比物,以树喻人。
在此次寻访的古树中,就有两株与“师生”有关的树。一株是位于平阴县城孔村镇高路桥村的黄连木,另一处是于林白皮松。
平阴高路桥的黄连木又称楷树,是济南市“十大树王”之一。这棵树高约13米、胸围3.5米、冠幅平均10米。所在的高路桥村,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高柴的后人曾在山里立村为茅峪庄,庄北修建一座石拱桥,因为高柴是鲁国孔门弟子,故称此桥为“高鲁桥”。当年村内有书院,院内遍植楷树,最大的一株据说是“寿圣”高柴所植。
相传,孔子去世后,弟子高柴移来楷树植于自家书院前,尊树为师。“这棵楷树最高时达19米,胸径1.9米,枝叶繁茂,可覆盖1亩地方圆。1957年,该树曾遭雷击被摧毁,此后枝丫多次被砍伐,仅剩下3米高的树桩。过了两年,在树桩西南面,枯树神奇地再次发芽,形成了现在的树冠规模。”平阴文化研究者王大庆说,现在树皮逐年萎缩,仅剩下三分之一,但依然有生机,有学者称之为“华夏第一楷”。
与高柴手植楷树“尊树为师”相得益彰的还有平阴洪范池纸坊村于慎行墓地的于林白皮松,这处松林是明万历皇帝为纪念其老师于慎行亲赐,树龄都在400年左右。据介绍,当年万历皇帝赐59棵白皮松代为守孝,白皮松林见证了一段明代“师生之情、君臣之义”。但遗憾的是,经历多次历史风潮,于林现存活的白皮松还有35棵,其他的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根据《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都称为古树,珍贵、稀有或具备极其重大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及纪念意义的树都为名木。
放眼济南市,已调查建档的古树达22285株,古树群47个,分属于32科55属80种。这些树木历经百年依然苍翠挺拔,像德高望重的老者,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当前,济南利用GPS、雷达、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对每一株古树名木实施动态保护,给树做“CT”,科学诊断衰弱原因,“一树一策”制定古树复壮方案,让它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还创立了一系列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永久保护古树名木中长寿基因、抗性基因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基因资源,济南市建立古树名木基因库,目前已通过扦插、嫁接、组培等无形繁殖方式,克隆“历下宋海棠”“五峰公孙树”“千佛山唐槐”等著名古树千余株,保留树的纯正“血统”,实现古树优秀基因传承。
此外,济南还将把古树作为留住乡愁、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章丘朱家峪、莱芜赵家峪、南山藕池村等一批“古树乡村”,辐射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助力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切身感受古树资源带来的绿色福祉。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林业生态建设处处长董伟表示,目前城市古树名木集中在公园景区,保护的方法已经逐步完善,而很多乡村古树散落在郊野默默无闻。下一步将着重关注乡村古树的保护,唤起更多人对乡村古树的关注,共同将乡村古树的保护与文化挖掘做得更好。
原标题:探访“藏”在济南乡村的古树名木:散落郊野,“高寿”的它们仍生机迸发
- 上一篇: 家庭常见20种植物的扦插办法保藏了!
- 下一篇: 长寿花枝条扦插以后如何养护?长根后如何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