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成本大涨给种企和育种带来的深远影响值得行业深思!→
发布时间:2023-09-24 19:24:49 来源:翅类
2022年12月5日,国内部分地区每吨玉米的价格已经冲到3100元以上,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固然好,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自2020年以来,由于玉米长期处在高价位运行状态趋势,叠加制种成本增加,导致种子价格大大上涨。甘肃省是我国玉米制种的黄金基地,尤其是张掖和武威,以产量高、品质优占据了我国玉米制种面积的70%以上。张掖制种基地的亩保值和代繁公司代繁费:2020年分别是2600元和800元,合计3400元;2021年分别是3400元和1000元,合计4400元;今年竟达4000元和1200元,到了5200元。2022年,当地提出要提高玉米制种准入门槛,规范玉米制种行为,坚决杜绝私繁滥制,严控玉米制种面积,玉米种子亩保值低于3800-4000元成为最低门槛。一时间,一条来自制种基地的新闻引起了种业界尤其是玉米种业的极大关注。
岁末年初,玉米价格依然高居不下。制种基地价格持续上涨,土地承包价格水涨船高,加上农用物资,化肥、农药、优质制种基地面积下降以及人工费用的增加。“牛市”当前,玉米制种基地2023年种子收购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已成为必然趋势。具体上涨多少?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对玉米种业的发展和玉米育种带来深远影响。
自2016年《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 (2016—2020年)》出台以来,我国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加上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大力推进“去库存”等,全国玉米培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玉米用种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用种量与供种量比例在1 :3~1 :4),玉米种业的利润始终处于低位。此轮玉米制种基地涨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再次增加种子企业的成本,已让不少中小型玉米种企“瑟瑟发抖”,2021年开始制种产量低的品种不敢繁或少繁了,当年种子库存达历史低位,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新审定表现没有太大把握品种生产面积会少繁或不繁了,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接着来进行多点观察了,种业在开发新品种上会非常紧慎。2022年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827个通过国审玉米新品种,具体有哪些品种表现优秀?不得而知。在制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种子企业应该谨慎确定制种面积,避免以往大手一挥,随意扩大制种面积的情况,要尽力避免决策失误,特别是自家品种不够优质的企业,“下单”要更加理性。
高达40%的预付款,投入成本大幅度提升,部分种企资金链差、又很难收到预交款的公司制作面积可能直接大幅缩减。对于种子企业来说,这是比基地涨价更加棘手的问题。据悉,某制种大县近日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稳定规范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该通知除了指出要严控基地规模、严格企业准入、严格基地落实、保持基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等,还提出在签订正式的种子生产合同前,制种企业要预付不少于40%的制种款,并于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种款兑付,确保群众切身利益不受损失。
种子公司为了应对成本上升,将提高种子价格。尽管目前国内玉米用种市场仍是供大于求,但在某行业资深人士看来,玉米种子涨价也是必然的,今年会涨,明年则会涨得更多。不过种子价格与基地涨价也不是绝对的线性关系。种子价格更多地与种子库存、市场需求和品种本身质量有关,还受亲本组合、产量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种子价格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
当然,目前种子市场上流通的品种参差不齐,低价倾销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提高种子价格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丢失一部分市场,形同自残。不涨价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丢失利润,也形同自残。种子价格涨还是不涨?面对这样的选择困难,种子企业备受市场煎熬和心理折磨。
给育种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选育品种一切以市场需要为导向。随着制种成本的提高,无异于给育种人拉响了警钟。开发出来的新品种,一定要具有稳产、无重大缺陷,易制种,抗病性、抗倒性、耐高温干旱、低温寡照等综合性状优势突出。一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种子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太高,,产能落后,管理落后,思想落后被市场抛弃,行业整合将加速。表现一般的品种,高成本的基础上,企业要降低风险,则必定理性生产、自律经营,众多竞争力不强的品种将被淘汰。
种业的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种子公司对形势过度乐观。如今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玉米去库存已基本完成,加上玉米大品种的周期性已变弱,少有100万亩以上的品种,许多公司开始“膨胀”,对自家“不怎么样”的品种抱有信心,都想分一杯羹。种子生产只要投资就有回报的时代已逝去。政策红利已结束,用生产队长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已经落后,忽悠式的销售方式已经不灵。目前的困境将对玉米种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小型玉米种子企业非常有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种子企业做好自身定定位,把自己品种独特的竞争力发挥到极致。种子企业更需要立足于品种本身,推出更优质,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同时不断学习,创新和改革。市场用种需求还是那么多,在制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种子企业更应靠品种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来赢得生存发展。种子企业更需要立足于品种本身,推出更优质,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同时不断学习,创新和改革。市场用种需求还是那么多,在制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种子企业更应靠品种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来赢得生存发展。
不要过于执迷营销创新,还是要在品种上下功夫。大田玉米的价格是透明公开的,农户制种收益是否真正跟得上大田玉米种植的收益清楚可算。至于成本高的种子是否有销路,则要取决于公司自身的品种实力和营销手段。所谓种子营销关键环节,就是品种定位、示范、观摩、宣传,要农民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认购这才是硬道理。如果这四个关键环节做不好,再多的花样也突破不了营销的困境。
生物育种扮演的角色近期大家也都观注到生物育种的很多声音,由其是在去年经济工作会议里也精确指出要加快生物育种的产业化,随国家对基因安全证书的发放,预示着转基因技术也将很快走入中国种业。转基因品种商业化,虽然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部分制种基地有公司已在偷偷进行转基因品种的制种,在为转基因放开做准备。这部分制种面积难以统计。一旦放开伴随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将加快合法转基因品种的普及速度。
寒冬依旧,种业的春天何时来临也无法预测。玉米生产链条中的任一环节,任一参与方,只有不忘初心,理性思考,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而“初心”,又是什么呢?
形势严峻,种子企业该怎么去办?育种方向该如何调整?种植户在这场价格“博弈”中又遭受多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