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产品

产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21年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09 01:04:21 来源:产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21年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 :西双版纳州农科所来源 :西双版纳州农科所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 :2021-05-08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能改变世界。种子,某一种意义上代表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凝结,无疑是农业领域里的“国之重器”。从重产量到重品质,优质稻育种迎来契机。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2017〕78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0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农办种〔2020〕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19〕56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64号)、《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云财农〔2020〕110号)、《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州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有关工作的通知》(西政办函〔2020〕61号)等文件的要求,为切实做好西双版纳州常规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工作,丰富勐海香米品种,提升勐海香米品质和品牌形象,打响勐海香米品牌效应,促农增收,加快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深入推进本州优质稻种业发展,持续发挥其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到位率,努力实现粮食优质优价生产目标任务。结合本州实际,特制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21年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专项资金实施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9〕56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种业会议部署,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一个重点”,强化“三个统筹”,提升“四个能力”。聚焦“一个重点”是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强化统筹作物种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推进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加快现代科技在品种创新上的推广应用;统筹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提升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加快优质专用绿色水稻新品种选育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实施紧紧围绕‘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优质、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推进本州种业基础理论创新,优质、绿色种质创新、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出‘优质高产、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耐盐、适宜机械化’的优质、绿色水稻品种,推动品种更新换代,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保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围绕目标任务,突出产业重点,加快水稻优良新品种选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优质抗逆、高产高效品种选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快创制一批绿色优质新种质,加快培育和推广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适宜全程机械化新品种,推进新时期水稻种业快速发展,确保本州粮食安全。

  2、围绕转方式,注重提质增效。没有优质品种,稻米品牌的塑造则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水稻生产也迫切需要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也即“从吃饱到吃好”。“以产量论英雄”已经过去,“优质”成为新的风向标。对品种选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主攻单产向提升品质转变。为此,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应围绕高档优质做文章。转变育种主攻方向,新品种选育由产量导向产量品质并重转型,品种的结构从高产型向好吃味香的优质米型转变,力求实现种植从高产到优质稳产并重的品种更新换代,促优质品牌创制,提高种植可比效益。

  3、围绕品牌效应,发展高原特色品种选育。品牌塑造没有休止符,科学技术创新永不停歇。市场和企业需求给新品种选育列出了新课题:能否通过新品种选育,培育出高原特色新品种,为西双版纳州优质稻品种再添“生力军”,丰富“勐海香米”品种,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增强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将“勐海香米”打造成为面向国内甚至是面向全世界的高原特色品牌,夯实西双版纳州水稻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之基。

  4、围绕资源优势,整合本州水稻种质资源。加强以优质、特色、高产稳产品种选育为核心的水稻选育力度,建立新型的育种技术体系,提高育种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手段,选育适应本州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并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推动本州水稻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加强科企合作,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水稻品种。着力打造“从育种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产业格局,不但可以从源头保证保障优质大米市场供给,大幅度提升种业企业、大米加工公司的效益,也可明显地增加稻民的收入。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998年加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牌子,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实行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负责制定全州粮食、油料作物技术推广和生产技术规范,配合开展粮油产业体系和布局调整及标准化生产工作;承担粮食、油料作物新品种、新产品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研究等工作;配合编制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负责农作物区域试验,新品种示范评价,种子统计分析等工作。单位内设办公室、粮食作物技术探讨研究推广室、油料作物技术探讨研究推广室和品种管理室4个机构。编制核定36人,现有在职36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人,技工3人。

  (1)景洪市嘎洒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东经100°45′43″,北纬20°57′22″,海拔550 m,有标准试验田20亩作为品种选育繁育基地,属冲积性水稻土,沙壤土,土地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天气特征情况优越,种植水稻可一年两熟,田间沟渠配套,排灌方便。该基地长期开展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先后选育出优质香糯稻“版纳10号”、紫糯“版纳18号”、“版纳糯18”等品种。此外,本所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具有研究相关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建有稻种资源库,保存了大量的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筛选出了一批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特色育种材料,为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东接景洪市,距州府景洪市45千米。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雨量1341毫米,森林覆盖率为66.2%,是国家级生态县。勐遮是勐海县最大的盆地面积18万亩,也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盆地,为水稻主产区。1986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1996年确定被省列为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县、2014年“勐海香米”入选云南六大名米、2015年6月14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第13805994号“勐海香米”商标注册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列为全国常规产粮大县。勐海县优质稻种植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以“滇屯502”、“滇陇201”、“糯稻”等常规优质稻为主,一年两熟种植,种植培养面积每年在10万亩以上,配套栽培技术成熟。在此开展优质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利于新品种的示范及辐射带动应用。

  2、勐海香米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和市场销量,其主打优质稻品种“滇屯502”、“滇陇201”、“云粳37”等在州内每年种植培养面积最大,但由于种植年限较长,其抗性、丰产性和米质有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食用和商品价值下降,加之种植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制约勐海香米品牌效应和拓展市场,为此,急需在本州实施优质稻新品种选育,筛选出一批“软米”、“香米”、“红米”、“紫米”等高原特色常规优质稻新品种,补充勐海香米系列,提升其品质,发挥区域生态品质效应,实现优米优价,进一步夯实本州优质大米品质基础,打造西双版纳州绿色、生态、安全中高档优质米,促进优质稻创品牌、增效益,加快本州优质稻产业发展。

  3、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主要的糯稻产区,品种资源最为丰富。近年来,随着本州饮食上的习惯和种植结构的变化,大量的高产杂交品种推广种植及糯稻品种本身因种植年代较长,出现了不同程度混杂,造成种性退化、品质变劣等问题,使得西双版纳州糯稻种植培养面积持续缩小,市场上品质较好的糯米主要来自于泰国,但是,长久以来,糯食文化已成为了本州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重要组成部分,糯米在本州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民风文化传承、发展旅游事业中必不可少。而先前常规糯稻由于经济效益不佳,导致全国、全省较少进行研究选育,而杂交选育的糯稻品种则存在品质较差的问题。所以,传承本州传统民族文化及弘扬稻作文化,加快创品牌增效益,急需解决本州生产上的优质糯稻品种问题。持续实施特色优质香糯稻新品种选育可满足要求。

  4、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选用是否恰当,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从某一种意义上讲,未来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西双版纳州是亚洲稻作起源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稻作文化,稻种资源丰富。近年随着产业体系调整和饮食上的习惯的改变,加之高产杂交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地方特色种植资源大量流失,急需收集保存。为了加快挖掘、创制一批优质绿色的新种质,形成结构符合常理、类型丰富、利用高效的种质资源保护新架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19〕56号)文件精神,故实施种质资源扩繁保存,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2021年,实施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种植试验面积6亩(早稻+晚稻),其中景洪市嘎洒镇种植试验面积4亩,勐海县勐遮镇种植试验面积2亩。

  4、建设常规优质稻品种选育圃,包括亲本圃、低世代选种圃、高世代株系圃、提纯复壮圃、扩繁保种圃各1个;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筛选出了一批优质育种材料,建立了稻种资源库,收集保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可供组配杂交新组合,筛选新品种。

  (1)2021年,在景洪市嘎洒镇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实施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以特色优质软米系列,红米、紫米及黑米系列,糯米系列为主攻育种研究方向,实施试验面积4亩(早稻+晚稻),种植育种试验材料200份;扩繁保种地方优良种质资源200份;以地方优良品种为亲本骨干,组配杂交新组合20份;扩繁保存观赏稻品系4份;建设常规优质稻品种选育圃,包括亲本圃、低世代选种圃、高世代株系圃、提纯复壮圃、扩繁保种圃各1个。

  (2)在勐海县勐遮镇实施(前期选育的)稳定特色新品系种植比较试验,力求筛选出1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本州种植的特色新品系。

  1、育种材料:利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筛选、收集保存的特色优质种质资源“软米”、“红米”、“香米”、“紫米”及“糯米”系列。

  2、实施集中育秧技术,提高秧苗成秧率,采用人工播种,早稻用小拱棚育秧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秧苗适龄适时栽插。人工栽插,单苗移栽,依据试验研究需要,合理密植。

  3、复合杂交和回交技术。采取人工去雄,套袋杂交,人工授粉方式组配杂交新组合。

  4、新品种选育方法:以特色优质“软米”、“红米”、“香米”、“紫米”及“糯米”系列为亲本材料,组配杂交新组合,杂交低世代(F1-F3)同一组合每个世代混收,依据下一世代种植规模可采取单粒、单穗或单株传种方式混收后各组合群体单独种植,以保证新组合内部最多变异;杂交F4以后各组合性状趋于稳定,则采取单株选择,分析比较,优中选优,筛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且稳定的株系,进行提纯保种。

  3次以上。一是苗期除杂。发现株型、株高、叶型、颜色等方面与品种典型性状有明显差异的,一律清除。

  二是始穗期去杂去劣。这是除杂保纯的关键,此时最易识别杂株和去除杂株,还可防止杂株的串粉。方法是逐行逐蔸去杂,发现植株发育进度、株型、株高、叶鞘颜色等与品种典型性状有明显不同的单株,及时去除。

  三是后期除杂,即齐穗到收获前最近一段时间除杂。根据熟期、开闭花时间、花器构造等特征做鉴别和去杂。

  31080元(62.16%)。(秧地准备、人工播种、本田准备、人工栽插、田间水肥管理、虫害防治、人工去杂、人工收获、脱粒等工时费)

  7号),用于田间单粒、单穗收获及拷种等装种子:1180个×0.05元/个=59元C.

  11月-12月,计划安排部署本年度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项目的前期工作。(三)项目实施阶段

  1月-2021年11月上旬,开展实施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各项试验研究工作,种植育种材料,开展复合杂交与回交,进行杂交后代株系比较筛选,优良株系提纯复壮,种质资源扩繁保种,品种质量检验等工作。(四)项目总结阶段

  11中旬-12月,对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项目的资料整理,进行项目总结。八、绩效指标

  6亩。种植育种试验材料200份以上;扩繁保存种质资源200份,每份收获种子300克以上;组配杂交新组合20份,每份收获杂交种子20粒以上;建设常规优质稻品种选育圃,包括亲本圃、低世代选种圃、高世代株系圃、提纯复壮圃、扩繁保种圃各1个;提纯保种观赏稻品系4份,每份收获观赏稻种子1000克以上。实施特殊用途水稻品种种植比较试验展示,筛选出1个优质稻新品系。

  6亩。种植育种试验材料200份以上;扩繁保存种质资源200份,每份收获种子300克以上;组配杂交新组合20份,每份收获杂交种子20粒以上;建设常规优质稻品种选育圃,包括亲本圃、低世代选种圃、高世代株系圃、提纯复壮圃、扩繁保种圃各1个;提纯保种观赏稻品系4份,每份收获观赏稻种子1000克以上。实施特殊用途水稻品种种植比较试验展示,筛选出1个优质稻新品系。

  6亩。扩繁保存种质资源200份,每份收获种子300克以上;组配杂交新组合20份,每份收获杂交种子20粒以上;建设常规优质稻品种选育圃,包括亲本圃、低时代选种圃、高世代选种圃、提纯复壮圃、扩繁保种圃各1个;提纯保种观赏稻品系4份,每份收获观赏稻种子1000克以上;实施特殊用途水稻品种种植比较试验展示,筛选出特色优质新品系1个。新品种选育工作需长时间坚持,是一个短期见效慢的工作,但农以种为先,实践证明,品种选育长期效益无可估量。实施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进行品种替代,可实现节本增效,优质优价,种好米、吃好米、好米卖好价格,大幅度的提高稻农经济收入。同时,观赏稻的在农旅中的应用,产生的价值有目共睹。(二)生态效益

  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为育种方向,突出水稻种业绿色健康发展,选育优质,高抗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源,有机质不断的提高,节能减排,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特色优质稻稻新品种选育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一是优质稻种植试验示范,筛选优质品种,丰富勐海香米品种系列,提升勐海香米质量,增强品牌效应,拓展消费市场,带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解决因稻米连年丰收但市场需求转变快导致的库存积压或价格低迷,调整随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的优质稻产量占比,解决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二是系品种选育带动了勐海香米品质档次的提升,利于品牌建设,从

  强调数量、解决温饱”转向“强调质量、满足品位”,不断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渐增长的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粮食需求;三是利于创制品牌效应,带动了农业种植效益和行业效益的提高,带动大米加工行业经营情况的好转,还拉动勐海香米的价格持续上涨,优质优价,直接增加了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对提高我州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利于边疆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保障措施

  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领导小组由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人组成并组织实施工作,成立试验研究技术指导服务组,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云财农〔2020〕110号)文件,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云财农〔2016〕8号)、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2019〕69号)等文件规定,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做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项目储备,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储备、任务申报、审核、审批程序。特殊情况下进行计划的调整或变更,必须以正式文件逐级上报,并经省农业农村厅同意后方可执行,文件存档,并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三)强化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管理办理(暂行)的通知》(西农发〔

  〕89号)等文件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督促项目落实,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四)强化绩效监管

  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

  〕69号)文件要求,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组织并且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跟踪、绩效自评等工作。加强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相关专项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和工作总结等归档。(五)强化宣传引导

  根据项目工作的进展,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主题示范活动的宣传引导,重点宣传工作成果、先进典型、增收模式和成功经验。加强跟踪调度,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将种植情况、苗情、中耕管理、测产情况逐级上报,及时撰写项目工作开展情况简报或各类宣传信息;项目中期和项目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中期总结报告和年度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