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投医疗的朋友改看育种了
发布时间:2023-09-12 05:59:19 来源:产品
“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在找种业项目。”电话那头,陆瑶语速匆忙,半个小时后她还要转到下一场线上会议。
陆瑶在一家FA机构任职,此前一直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但今年开始推了不少农业项目,尤其是种业项目。最近看种业的投资机构慢慢的变多,陆瑶发来一张工作时间表,时间从早上9:00排到了晚上9:00。
有趣的是,她粗略数了一下微信好友里正在沟通育种项目的投资人,有一大半是医疗投资团队,“育种涉及到很多基因编辑专业相关知识,门槛不低,正是医疗投资人擅长的方向”。
无独有偶,本周基因编辑育种公司「艾迪晶生物」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济峰资本领投,涌铧投资跟投。公司坐落于湖北武汉,是当地生物育种科技的“小巨人”企业。这应该是医疗VC投种业的最新案例济峰资本是业内熟知的医疗投资机构。
而从投资人口中得知,此公司曾在一个月内先后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前来调研,场面火爆。被誉为“农业芯片”的种业,终于火了。
“公司刚成立那会,只有极少数投资人在看育种行业。”资料显示,艾迪晶生物的团队背景深厚,创始团队由我国农业基因编辑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刘耀光院士带队,创始人凌永国创业前已经在生物育种行业拥有近10年的经验。
从概念上看,这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在这一方面应用广泛。“如果把生物的基因组比作一句话,基因编辑就像是对这句话当中的某些词汇进行精减、润色等修饰。”凌永国曾在一次采访中解释。
过去,基因编辑技术更多聚焦于医疗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融资涌现;但现在,这一技术开始逐渐运用到了农业育种方面,“相似的融资一幕幕也开始发生。”
陆瑶也在所服务的项目中注意到,测序类和基因编辑类的公司在农业场景中有很大的营收占比,并且国外的相关企业还成功IPO了。伴随着“基因编辑安全评价指南”和新《种子法》的相继出台,医疗VC率先嗅到了这个风口。
其中,国内生物育种的头部企业「隆平生物」在去年8月拿到了新一轮投资。这轮融资除了领投机构红杉中国外,我们还看到另一家投资机构厚新健投的身影,该成员脱胎于厚生投资和新希望集团医疗健康的投资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医疗投资。
来到今年3月,致力于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开发的「齐禾生科」宣布完成了由杏泽资本独家投资的逾亿块钱种子轮融资,这是中国已公布的基因编辑企业种子轮投资的最大手笔。同样地,杏泽资本也是一家专注于投资医疗健康的机构。
此外,出手了植物基因编辑研发企业「舜丰生物」的吉富创投;新型农业高科技初创企业「百奥云」,以及面向生命科学、动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基因测序企业「康普森」背后的凯泰资本等,都是在医疗健康赛道颇为活跃的投资机构。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持续涌现出不少生物育种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可以说,2022年是中国生物育种的元年”。陆瑶透露,目前已经有很多投医疗的VC关注到了种业赛道,其他领域的投资人也在研究学习,“现在给投资人递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类的项目,大多数都很受欢迎。”
这一点从另一位投资人朋友李怡那里得到印证。“其实生物育种赛道内,第一波进入的就是医疗投资人,接下来,看消费和企服板块的投资人也开始涌了进来,后面还有很多投资人等着入场。”
李怡说出了自己的观察:相对来说,新能源、新材料的行业格局正在形成,但中国农业这个板块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眼下类似医疗、消费等一些投资行业处于寒冬期,投资人会来这里找找新的机会。不过他强调,非医疗VC可能比较难看懂这类项目,“专业门槛很高。”
张凯,北京一家专注医疗健康赛道投资机构合伙人,团队刚拿下一家分拆控股子公司独立融资的项目。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满,用他的话来说,现在还有活干要好好珍惜,“今年投医疗,明年投简历”这样的段子可能明天就会成为现实。
这样的转变超出了张凯的意料。新冠疫情以来,医疗健康一度成为继半导体后最火热的投资赛道之一,然而好景不长,从2021下半年开始,医疗赛道投资估值倒挂,IPO破发成为了常态。粗略梳理一下,证券交易市场医疗健康估值大回调,普遍跌去了5成市值,跌去8成市值的医疗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今年投医疗的朋友很多都没有声音了,一改往日活跃状态。”张凯感叹。
眼下,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十分火爆,医疗投资人犹如隔江看花。“医疗健康的投资人大多出身于生物或医学背景,或者有丰富的医疗产业经验,门槛很高,大家不太会轻易转行。”高特佳执行合伙人于建林此前表示。
于是,寻找新的机会成为了医疗投资人的出路。巧合的是,育种类标的正是属于生物科学技术赛道,“由于涉及到基因编辑技术,相当于设立了一个门槛,过往看医疗的机构,能更快地hold住育种项目”,在服务育种项目融资过程中,取势资本团队最早接触的大多是医疗背景的投资人。
“基因编辑技术对于种业来说,就是一场重塑。”北京一位医疗投资人今年转向了研究生物育种领域,“但相对而言,从基因编辑到农业,对于关注医疗的投资人来说更像是一个行业延伸,而非转型。”
“今年我们内部确实成立了小组,专门看育种项目。”上海一家专注于医疗的VC机构如是说。
以往提起农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很难想到高科技。其实育种赛道的崛起有迹可循。第四次修改新《种子法》于2022年3月1日实施,里面提到要鼓励种子企业充分的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要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重要经济作物育种攻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
其次,国内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已为生物医药的发展带来了远超想象的革新。“相比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被应用到农业领域,在研发和商业化节奏上走得都更快。”取势资本团队表示。
更受瞩目的是,种业正在迎来一个超级IPO,长期资金市场退出路径正在打通。目前,先正达旗下有安道麦A、中化化肥、扬农化工、荃银高科等上市公司,以及中国种子集团、三北种业等众多相关企业。先正达是中国农业当之无愧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中国植保、化肥领域均排行业第一、种业目前排第二。
“育种风口,真的来了。”今年初,陆瑶感受越来越强烈。作为一位FA,她很喜欢为农业相关赛道的创始人服务,“其实农业科学技术赛道的创业者都挺单纯,他们专注度十分高”,她进一步解释,“农业本来就是一个很艰苦的行业,能在行业里扎根多年的人,一定是做事情的人。”
沿着VC的足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条堪比芯片的赛道种业。
不止垂直的医疗投资机构,红杉中国、IDG资本、源码资本、国投创益等头部综合机构也操刀完成了一笔笔种业融资。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叠加近期国际粮食危机的强烈预期,育种行业跃进了广大VC/PE的视野。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未来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20%依靠播种面积的增加,80%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增加的60%~80%又来源于良种的科学技术进步。然而我国大多数育种行业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的先进国家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导致我国很多的农产品种子大量依赖国外进口。
以水稻为例,人类观察并研究水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位从事农业的人士介绍,以前若想把野生稻的抗病耐逆基因转入当前主栽品种为我们利用,常常要少则8至10年,多则十几年,一代代连续回交转育,最后得到我们应该的改良品种。但是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缩短到了两三年。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功能基因挖掘和基因编辑技术。假如没有自己的基因编辑的核心技术,就等于自己不能掌握生物育种的工具,也会被国外卡脖子。”最近研究起种业赛道的VC投资人陆幽表示。
这里有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种子企业仍存在育种能力会比较低、规模小、组织效率低、测试质量差等问题,拥有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仅占其销售额的1%。种子研发既是难点也是痛点,但从另一方面说明,这条赛道大有可为。
“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为新兴农作物种质资源研发公司可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陆幽强调。随着种业的日益发展,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对种业人才的需求也同步扩大。今年夏天,云南农业大学一位学子凭一己之力带火学校,毋庸置疑的是,今年农业大学有关专业的讨论度高了,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等“小众”专业开始慢慢热了起来。
民以食为天,以前“学习不好以后回家种地”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从近年的招生情况看,农学类专业逐渐受到考生青睐。中国农业大学普通专业中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农学大类下招生,去年,该校“强基计划”第一年招生,就把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纳入其中。据悉,当年全校最高分的考生就选择了这一专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设立生物育种科学本科专业。其中,植物育种与动物育种两个方向,纳入“强基计划”招生。
据了解,种子专业的学生主要掌握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营销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新兴的生物育种专业是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遗传学、信息学的交叉融合,重点研究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数字化育种、基因组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现代育种理论基础与前沿技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卓越人才。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肯定能跑出一大批知名育种业公司。”深圳一位VC投资人梳理后直言,目前中国跻身全球一线的种子企业仅有先正达,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江苏大华、荃银高科、中种集团、登海种业等大批企业已经迎头赶上。慢慢的变多初创公司出现,这条赛道上开始聚集了不少投资人。
做好种业,守护的是亿万中国人的饭碗。告别一线城市CBD的高楼大厦,慢慢的变多VC投资人开始奔波到田间地头里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