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袁定阳:从小就是袁隆平的小跟班媳妇被爹考验5年田耕
发布时间:2023-12-13 10:54:32 来源:小九直播app下载安装/腿类
讲到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就离不开袁隆平的贡献。回望上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的问世大幅度的提升了农作物产量,让人民不再挨饿,袁隆平也被尊为人民心中的
袁隆平一生扎根于田间,即使获得了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也不为名誉所动,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尽管在农业上颇有建树,作为父亲,袁隆平却常常对自己缺席儿子们的成长而感到歉意。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水稻研究上,袁隆平对孩子们少有照顾和关心。
受到影响,尽管袁隆平的儿子们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分别算了从事金融和管理行业,继承袁隆平衣钵的传人只有小儿子袁定阳。
一心扎在农业研究中的袁隆平还闹出过一个笑话,被同事戏称“老袁儿媳有点难,起码种五年稻田”。
袁隆平与水稻最初的结缘开始于湖南洪江市的一所农校,他既是教师,也是研究员,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30多年。
数十年的感情让袁隆平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眷恋,出于纪念,袁隆平将自己先后出生在此地的三个儿子取名为袁安定、袁定江和袁定阳。
虎父无犬子,袁隆平的三个儿子都在各自理由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大儿子袁安定投身商海,事业有成;二儿子袁定江专攻金融,成为了隆平高科的副总裁。真正继承袁隆平事业的,便是小儿子袁定阳。
袁定阳出生于1970年,不愧于“水稻之子”的名号,从小就展现出了对农业的超凡兴趣。
无论风吹雨打,都坚定地跟在父亲的身后,跟随父亲观察水稻的性状,找取不同的样本。一大一小父子二人走过了无数稻田麦浪,踩出了一条有一条泥水铺就的道路。
受到袁隆平的影响和熏陶,袁定阳不仅萌发了对农业研究的深厚兴趣,还从小就体会到了农业研究的酸甜苦辣,建立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常识。
他幼小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水稻的种子,也第一次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大门。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袁定阳刻苦钻研,于1990年考入广西农学院,主攻农学专业。
大学中的学习为他打开了新的大门,通过比较国内外农业研究的不同方法,他对水稻培型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袁定阳便紧跟父亲的脚步,进入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从一名助理研究员做起。
在杂交研究所的生活平静而又紧张,袁定阳有了跟进的课题,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很快,他就发现在农学院的知识不足以让他做出更加精深的研究。
作为袁隆平的儿子、杂交水稻衣钵的继承人,周围人的期许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压力。
为了能够在杂交水稻的路上走得更远,袁定阳决定继续深造,学习更多高尖端知识,用以进一步推进研究。
经过一番对比,袁定阳选择了湖南农业大学。为了兼顾研究院的工作和研究生考试,他挤出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埋头苦读的同时也不落下研究进度。很快,袁定阳就凭借着超人的努力考入了湖南农业大学,打算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
这场硕士之旅让袁定阳收获良多,在湖南农业大学,他接触到了最先进的共转化研究方法,展开了对一系列基因水稻的研究。
为以后主持第一代智能不育系水稻的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打下了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开拓思维,对高光效育种的相关方向展开了研究,逐步提升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怀揣着满腔的科研热情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袁定阳毕业后进入了袁隆平所在的湖南省农科院,开始了对超级水稻的研究。
凭借着在硕士期间主攻的高效育种技术,袁定阳开启了一批水稻高产基因定位克隆与光效研究结合的新型项目,并在绿色超级稻选育等方向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在此期间,袁定阳还对水稻的关键光合功能因子进行仔细的检测,进一步缩小了基因实验的范围,提升了实验效果。
袁定阳依旧怀抱着一颗谦逊之心,他觉得自身还能走得更远。为了逐步加强自己的专业认识,袁定阳考取了香港大学生物学博士,对各类项目提出了新的见解。目前,袁定阳已是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袁定阳取得的科学成就离不开他的妻子段美娟的帮助。段美娟在农业研究上也颇有建树,还不畏艰苦,极富坚持精神。
长期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她不仅主持过十余个国际级科研项目,还善于教学,桃李满天下,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农学博士,奋斗在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的第一线。
除了段美娟出现的科研能力,她身上还有一段流传甚广的美谈,那就是“要做袁隆平的儿媳有点难,起码要种五年稻田。”
这就与段美娟与袁氏父子的结缘有关。1997年7月,二十多岁的段美娟完成了大学学业,前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应聘研究员。当时负责审查的正是袁隆平。尽管段美娟的履历非常出色,袁隆平出于担忧拒绝了段美娟的应聘要求。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要的水稻研究场所仍在户外,要消耗大量时间在稻田中寻找合适的育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许多研究院年纪轻轻就腰腿疼痛。
同时,段美娟作为一个女孩子,在田野里晒得黝黑也影响个人形象。出于以上种种考虑,袁隆平给出了不予聘用的建议。这让段美娟有点着急,她为了进入研究所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做了许多准备。如今机会的大门近在眼前,绝对没放弃的道理。
为了争取到袁隆平的支持,段美娟当场表态自己不怕吃苦也不怕下田,还立下了五年之约。段美娟的坚持让袁隆平十分感慨,他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位人才,便当场拿出合同,与段美娟签下了“五年稻田野外实践”的条约。
签订合同后,段美娟果然信守承诺,在坚持进行野外寻苗。一方面,段美娟花费了大量时间做田野调查,甚至连吃住都在稻田里。
另一方面,段美娟加入了袁定阳关于共转化法的研究。通过反复对比,两人共同培育出了无筛选标记的转PEPC及PPDK基因水稻恢复系统合体,大大推进了水稻基因相关方面的研究水平。
志同道合,又常年合作研究,段美娟与袁定阳互生好感,产生了爱的情愫。两人不仅共同开展了对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的研究,段美娟也成为了袁定阳进行高光效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改良研究上的重要帮手。
作为有相同志向的友人,也作为科研路上共同前进的伙伴,袁定阳和段美娟最终结为夫妻。作为“水稻之子的妻子”,段美娟没有因此而松懈,依旧保持着严格的自我要求,没有丝毫懈怠。
不仅继续保持田野调查的习惯,还开展了对杂交水稻籼型光温敏核雄性水稻不育性遗传的相关研究。段美娟的经历和坚持不懈地精神,也成了业界一段美谈,有了“老袁媳妇有点难”的说法。
在婚后,袁隆平并没有因段美娟成为了自己的儿媳就降低了对她的要求,没有丝毫懈怠。在这种“严师出高徒”的精神下,段美娟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水稻领域专家,不负袁隆平的悉心指导。
结婚后,袁定阳与段美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时常能见到两人结伴进行田野调查的身影。与此同时,两人在基因水稻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推进。
当时第一代杂交水稻虽然已经研究出,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相当差异,没有从基因研究的角度给出更为严谨的调查的最终结果。为了填补我国相关方面的空白,袁定阳与段美娟共同努力开始了研究。
袁定阳先后参与了包含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现代分子等生物技术培育超级稻组合等科研重大课题,在培育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型项目研究也为袁定阳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他争取到了主持863计划重点项目“水稻智能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的子课题项目“第一代水稻智能不育系的生物安全评估与育种应用”这一项目的机会。
袁定阳牢牢把握,通过个人的常年积累与田野实践的一线经历,带领研究团队成功选育了一系列两系和三系杂交稻新不育系。
为了能让选用的育苗发挥更大的价值,袁定阳继续致力于研发,将两系和三系的新育种成功培养成为适合各地区环境的新组合,如T优300,T优353和T98A等。
这些新种型育苗成功应用到各个农业试验地,不仅在产量上表现优异,在抗虫、防寒上也有相当水平。全面推广后,这些优选育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为农民带去了好收成,还为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助力。
袁定阳在自己的研究道路上一路狂奔,段美娟也没落后,她主攻水稻基因改良。先是主持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段美娟许鞍华用了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水稻进行抗虫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通过定点基因分析,实现了水稻抗虫的新进步。
这项工作也为袁定阳在两系和三系的新育种培育的研究上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之后,段美娟又主持了另一个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利用TALENs技术改良水稻落粒性”。
这个项目吸收了国外当时流行的新技术。这项新的基因组编辑核酸酶作为靶向基因组编辑的里程碑,为段美娟实现水稻基因靶向敲除、靶向敲入作出了极大贡献,大大改善了水稻落粒性。
此外,段美娟还与黑龙江农垦总局,主持了“寒地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这一课题。这项课题主要面向寒地栽培,需要培育相较于常规个体更为耐寒的新型水稻,从而帮助黑龙江等地降低种植成本,也能起到保护地方经济的效果。
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袁定阳和段美娟共同参与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高产转基因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这一课题。
依托于以往的技术积累,夫妻二人在袁隆平的带领下展开了研究,寻找可提升水稻二氧化碳同化效率的关键基因。
三人认识到,如果能提升水稻的二氧化碳同化率,水稻的进一步增产自然不在话下。想要增产,就要找到影响同化率的关键基因组,这就回到了袁定阳和段美娟的拿手领域——光效育种。
两人带领研究团队反复设立比较项做试验,终于在植物光呼吸系统中取得了进展,从而确立了通过人工干预来加强水稻光呼吸,影响水稻产量的新通路。
通过杂交配租,这项实验也储备了多个极具生产应用价值的新水稻组合,研究进展喜人。袁隆平这一家子被尊称为“水稻世家”,出了三名成就极高的水稻专家。其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各类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之中。
随着袁隆平的老去,未来水稻研究这副沉重的担子逐渐落到了袁定阳和段美娟的肩上。作为未来祖国农业研究的领路人,无论是“水稻之子”袁定阳,还是经历“五年刁难”的儿媳段美娟都继承了袁隆平低调踏实的精神。
将压力和磨练化为汗水之下的技术结晶,成为农业领域技术进步的一个又一个基石,三人让天下人“禾下乘凉梦”的远大梦想也终有一天会实现。
- 上一篇: 与时宜之 其率先之
- 下一篇: 我国农作物高光效研讨实现从“0”到“1”源头立异